• 内部控制 内控体系框架测试与内控缺陷流程梳理内控自评价内部审计
  • 行业实践 重点行业案例研究专项风险管理企业实践财务管理
  • 风险管理 理论前沿风险评估风险预警策略与方案
  • 关于我们 本网简介 本网专家视点 资料下载中心
  • 电话:010-68827610
    专家QQ:421183643在线咨询  查看更多>>
    • 姓名:
    • 电话:
    • 内容:
    重点行业[农村信用社内控体系主要问题及对策]  >  重点行业  >  首页
    农村信用社内控体系主要问题及对策
    风险导向内部控制网   日期:2014-06-25

      目前,数据表明,农村信用社对操作风险的防范能力和内控建设方面还亟待加强和提高。

      农村信用社内控要素的缺失和运行紊乱是操作风险、案件频发的重要原因。目前农信社内控体系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一是信用社产权主体缺位,缺乏内控动力。信用社产权主体名义上是入股社员而实质上社员代表大会的权利虚置,削弱了入股社员对信用社经营和风险管理监督的积极性和源动力。二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信用社从管理构架上设置了“三会一层”(社员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经营层),但实质上“三会一层”的权、责、利界限不清,制度没有落到实处,从而缺乏对内控的监督制约。三是风险评估范围过于局限。农信社近年来对授信业务逐步建立了风险评估体系,而对柜台业务、资金交易业务、代理业务的风险评估基本上还是空白,严重制约信用社的业务发展和市场竞争,同时带来了风险隐患。四是电子信息系统建设不足,发展滞后。五是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缺少必要的制约和监督。农信社个各部门、各个岗位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缺乏以业务为纽带的协调、制约和监督。

      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深化改革之际,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符合实际的内控体系,对农信社防范操作风险、有效降低各类案件具有现实的意义。

      完善治理结构

      明晰的产权是农信社健康经营和风险管理的基础。一要在现有制度基础上,充分发挥社员代表大会的作用,赋予社员代表参与高级管理人员选任、重大经营决策管理的权利,使入股社员真正参与经营和管理,增加内控动力。二要解放思想、拓宽眼界,通过吸引战略投资者等方式促进股权联合,采取联合兼并、重组等形式,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的业务合作与资本联合。三要加快改革的步伐,根据农信社所在区域和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农信社自身资产质量、经营状况的差异性,加快农信社股份制改革,建立以股份制为主导的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农信社要取得改革成功,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关键。一要建立健全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机构,规范各自的职责并建立完善的会议召集制度、议事决策规则、经营目标考核等规章制度,严格划分“三会”的管理职责。二要通过从传统的职务到现代的职业经理人转变,不断提升高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农信社法人治理结构的运行质量。三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

      有些农信社案件高发的直接原因是“有法不依”,人为因素是操作风险频发的主要原因。内控文化对于改变信用社员工对内控的认识偏差,提高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农信社要在日常经营和风险管理工作中培育符合信用社特色的企业文化,特别是培育内控文化,营造优良内控环境,增加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心。通过内控文化建设和培训,提升农信社员工的内控文化意识,强化风险观念,努力实现风险管理升级。

      健全操作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准确的操作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包括:一是要扩大农信社风险识别与评估范围,不但要对农信社现有业务建立健全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同时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还要适应农信社业务发展的需要,对即将开展或将来可能开展的业务,预定较为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方法,对农信社风险承受能力做出合理的预期。二是要借鉴国有和股份制银行成熟的风险评估方法,建立合理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充分利用各指标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对风险发生频率、风险损失大小进行量化分析,为风险控制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提高风险敏感度和风险识别控制能力。

      建立严密的操作风险与内控评估工作流程。一方面以业务审批流程为纽带,根据各部门、各岗位权限的划分对具体业务进行风险评估与检测,在审批程序中建立起严密的风险与内控评估流程。另一方面以业务操作流程为纽带,结合各岗位不同操作人员不相容岗位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对业务操作流程各风险点进行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并不断地进行流程优化和流程再造,以适应业务发展和防范操作风险的需要。

    
    网站首页|网站公告|联系我们|版权保护
    风险导向内部控制网 中国-北京 版权所有 电话: 010-68827610 传真: 010-68827610
    京ICP备000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