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部控制 内控体系框架测试与内控缺陷流程梳理内控自评价内部审计
  • 行业实践 重点行业案例研究专项风险管理企业实践财务管理
  • 风险管理 理论前沿风险评估风险预警策略与方案
  • 关于我们 本网简介 本网专家视点 资料下载中心
  • 电话:010-68827610
    专家QQ:421183643在线咨询  查看更多>>
    • 姓名:
    • 电话:
    • 内容:
    重点行业[电气机械行业风险分析与防范]  >  重点行业  >  首页
    电气机械行业风险分析与防范
    风险导向内部控制网   日期:2014-06-14

      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各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刻,贸易保护主义也在悄然扩散,而在全球电气机械及器材市场上,中国正逐渐成为贸易救济措施的首选目标。一些国家相继对中国相关产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等调查,并广泛设立了严格的技术性能标准和行业品质标准。对于中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电、灯具行业,欧美等主要进口市场在资源能耗、环境保护等方面制定了更为严格的标准。
      1、我国电气机械行业面临的风险
      伴随着国家在电力、装备制造、以及高新技术领域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我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仍然处于较快增长阶段。然而,在增长的同时,行业内外也涌动着不稳定因素,使得行业面临不可回避的风险。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电力投资,市场对于电气机械,尤其是输变电机械设备的研发和制造提出了更广泛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然而,不论是市场的需求还是要求,都从正反双向刺激着行业的整体增长。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发电设备、二次设备、环保设备、一次设备中的变压器、电容器等高中端产品的快速成长。但与之同时存在的,是市场资源被过多地搁置于大量低端的细分产业。如配电开关及元件、电线电缆等。增长前景比较乐观的的变压器、电容器产品比重偏低,新型产品产量甚微,整个产品链无法对接上市场的实际需求。结构的失衡,意味着产能的增长与市场需求的增长有可能错位,甚至是缺位与错位并存,最终损害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发展。依据权威经济数据调查机构的报告,我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运营绩效,存在稳定发展趋势破灭的的隐忧。从销售收入情况看,2009年我国电气机械行业的成长能力已经出现了明显下降,并有继续下降的趋势。除少数业内领先企业在毛利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上有所提升外,大多数企业的盈利状况不佳,导致整个行业盈利能力的下降。与成长性和盈利性走低相对应,是偿债能力的降低。当然,行业的风险,还表现在行业内部众多企业的经营能力上。与国有大型企业在人才、资源、技术方面优势明显相比,占我国电气机械行业相当比重的民营企业,则越发突出地表现出经营管理的乏力。行业运营稳定性减弱,使得行业投资的预期产生波动,进而在制造业或其他行业的状况同时发生变化时,有可能使得行业本身的不可预期性盲目增加,导致行业发展前景受损。
      2、我国电气机械行业风险形成的原因
      2.1原材料价格飙升
      如果说人力资源成本的可控性相对还比较强的话,那么对于原材料等物资的刚性需求,则使得我国电气机械行业对这类成本的可控性略显微薄。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增加了行业生产的硬性成本,营造更为恶劣的生存环境,致使行业增速无法保障。同时,传统电力行业在原材料成本压力下,开始将目光聚焦在新兴电力行业,这使得电气机械行业的资源也跟随投入到光伏这样的新兴项目上。短期内经营生产的不确定性增加,风险也由此加重。
      2.2国家政策支持不到位
      许多国家对重大装备国产化都予以高度重视,并通过立法来保证,以扶持本国工业的发展。对于电力及电气机械技术,我国一直都很重视引进技术和设备的国产化工作。实际上,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出台和施行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规定。然而,这些政策规定的配套政策,却没有得到完善或有效实施。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在行业立法方面,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体系,这就使得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项目的执行情况并不好。不能构建以法律为主体的政策方针体系,就无法实现电气机械行业的自主创新发展。
      3、防范和应对风险的对策
      2011-2015年的“十二五”规划,被普遍认为是中国二次转型的开端。在这样一个新阶段中,“十年磨一剑”的中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将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稳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在更为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昂首迈向新的高度。
      3.1推进电气机械行业战略结构调整
      政府有关部门应将政策引导与市场运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培育具有竞争实力的企业上投入更多的资源,并力争实现推动这些企业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目标。遵循市场规律,引导企业参与市场细分,并突出新兴技术设备的细分市场。在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有生产要素的作用,利用制度的力量保障行业战略结构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例如,为引导行业提升高效、环保性能好的发电机组的生产效率,可以适当给予企业贴息贷款、补充产品研制费等优惠政策。
      3.2提供更切实有效的政策支持
      在国内市场,构建涉及立法层面的政策体系,针对性地根据企业现状,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加大鼓励自主创新的力度,在做好充分市场调研基础上,从财政、投资、信息服务等方面,制定更为贴近行业需求的政策,并保证政策的开放性、竞争性和激励性。在国外市场,引导企业有效利用WTO的保护性条款和法则。如利用“幼稚工业”保护条款对发电设备制造业实施有效保护。其精益在于把握“幼稚工业”的弹性定义,合理合法地将我国电气机械行业中暂时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部分,至于贸易保护框架内,力求更为宽松稳定的发展环境。
      3.3大力推进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
      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我国电气机械行业的市场参与者,要磨练更为犀利的国际视野,既能充分利用国家宏观政策,又能提升管理经营水平,吸引更优质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为自主创新技术的发展注入活力。当然,这个过程是艰难的,而整合行业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的提升,更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从短期看,在注重市场销售的同时,积极储备培养创新人才,是现阶段创新工作的着力点。从长期看,总结生产经验,整合企业和行业资源,占据新型电力能源设备等未来电气行业核心市场,推动电气机械产品出口参与国际竞争,才是应对和化解风险的必要途径。

    
    网站首页|网站公告|联系我们|版权保护
    风险导向内部控制网 中国-北京 版权所有 电话: 010-68827610 传真: 010-68827610
    京ICP备000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