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 日期:2014-02-07
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企业不懂法律、疏于法律审查,或者逃避法律监管而违犯国家法律、法规或者其他规章制度导致承担法律责任或者受到法律制裁的风险和主法律风险管理。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在2005年《国有重点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国际论坛》上的讲话中,对国有企业的法律风险进行了分类,并认为法律风险是以承担法律责任为特征的:“企业法律风险按照不同的属性具有多种类型。从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的角度看,我们认为企业风险主要有自然风险、商业风险和法律风险等。其中前两种风险分别以不可抗力和市场因素为特征的,而法律风险是以势必承担法律责任为特征的。”持此相同观点的还有曲新久教授:“法律风险是指因违犯国家法律、法规或者其他规章制度导致承担法律责任或者受到法律制裁的风险。”笔者认为这个概念不够全面。这个概念仅仅从由于企业不懂法律、疏于法律审查、逃避法制监管等原因,而做出的违法行为给自己带来的不利后果,包括承担法律责任或遭受经济损失的风险。这仅仅是法律风险产生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由于企业不懂法律、疏于法律审查等原因,从主观上不知道可以采取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利,或者对自己已经或将要遭受的损失未进行法律救济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的风险。例如合同法上的代位权、撤销权的行使;无效民事行为的撤销权等。这种经济损失我认为也应当属于法律风险的一种。因此,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企业不懂法律、疏于法律审查,或者逃避法律监管而违犯国家法律、法规或者其他规章制度导致承担法律责任或者受到法律制裁的风险和主观上不知道采取法律手段对自己的权利或者将要遭受的经济损失进行法律救济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的风险。
法律风险一旦发生,企业自身难以掌控,往往带来相当严重的后果,有时甚至是颠覆性的灾难,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是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最基本的要求。
因此,法律风险管理是减少公司经营成本,控制潜在风险的的首要方法。所谓法律风险管理,即是对公司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点进行系统性归纳和层次性分析,并根据公司各方面法律风险的不同程度进行深入分析。在全面测评公司法律风险的基础上,对症下药,设计出一整套适合公司特征的公司内部控制管理流程。
以下以中国移动为例介绍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中国移动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2004年)。在该阶段,我们对中国移动面临的主要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并且深入研究了世界一流企业法律工作的最佳实践,为中国移动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理论体系的构建(2005年)。2005年中国移动正式启动了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项目,集中企业内部法律顾问、外部律师、专家学者、专业风险服务机构等各方力量,历时6个月在深入研究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从法律风险定义入手,构建了由风险分析、风险控制、评估更新三大模块组成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这是目前为止国内外企业界第一次系统地从企业管理角度来研究企业面临的法律问题,开创了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新篇章。3、实施和完善阶段(2005年至今)。在构建了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中国移动在集团总部率先进行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并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2005年年底总部项目完成,获得了公司领导和公司内部业务部门的好评。2006年集团公司又选择了三个省做试点,探索在省级公司如何构建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试点取得圆满成功。2007年中国移动开始在全国有计划、分步骤地推广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共有9个省公司完成了法律风险体系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