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部控制 内控体系框架测试与内控缺陷流程梳理内控自评价内部审计
  • 行业实践 重点行业案例研究专项风险管理企业实践财务管理
  • 风险管理 理论前沿风险评估风险预警策略与方案
  • 关于我们 本网简介 本网专家视点 资料下载中心
  • 电话:010-68827610
    专家QQ:421183643在线咨询  查看更多>>
    • 姓名:
    • 电话:
    • 内容:
    企业实践[龙溪轴承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创新经验]  >  企业实践  >  首页
    龙溪轴承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创新经验
    证监会福建监管局   日期:2014-03-11

      系统整合 防范风险 推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内部控制体系是一套科学、系统的管理规范,是有效规避经营风险、法律法规风险、财务报告失真风险、资产安全风险以及营私舞弊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不仅是外部监管的要求,更是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溪轴承)内部自身发展的需要。科学健全的内控体系有利于公司防范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龙溪轴承于2011年5月正式启动内部控制体系整合项目,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了切合自身实际的内控体系,并与龙溪轴承现有的管理体系整合成一体化管理体系。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经过近两年周密策划、精心组织和有效运行,龙溪轴承于2012年底完成了内部控制建设、评价、外部审计的阶段性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内控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一、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总体情况
    (一)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前准备
      内控整合项目启动时,龙溪轴承成立了以董事长为第一责任人、公司高管为成员的内控体系整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及决策等全局性、方向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实施小组,负责日常联络、内控工作协调及内控建设过程中重要问题的讨论;实施小组下设项目组,负责内控相关工作的具体开展和实施;同时,龙溪轴承聘请经验丰富的咨询机构上海深达咨询有限公司作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外部咨询顾问,辅助内控体系建设的开展。
      根据内控规范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龙溪轴承制定了详细的内部控制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路、模式和推进方式:
    1.思路:龙溪轴承根据内控基本规范及内控指引等内控规范要求,结合现状,全面梳理现有的管理体系,评估内控水平,找出差距,并明确内控体系建设思路——将内控体系与公司现有的诸多管理体系进行整合。
    2.模式:目标—风险—控制,龙溪轴承内部控制建设围绕风险控制目标,从公司战略—公司目标—业务层面目标,实现目标衔接一致,并具有可操作性,以风险为导向,根据识别出的影响目标实现的内部和外部风险因素选择规避、降低、分担或承受风险,并制定系列的控制措施,把风险控制在主体的风险容限和容量范围之内。
    3.推进方式:龙溪轴承首先在母公司进行内部控制建设,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个性化有序推进福建省永安轴承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三明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等子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
    (二)公司层面风险控制建设
     龙溪轴承按照目标—风险—控制模式,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方面建立健全公司层面的风险控制,采用头脑风暴、风险调查问卷和集中讨论等方法(内控小组及中层以上人员参与),充分考虑潜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公司层面控制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识别可能遇到的行业风险、经营管理风险、财务风险、法律法规风险、战略风险等,并制定应对措施,建立公司层面风险库。
     (三)业务层面风险控制建设
     首先,确定业务层面风险控制框架。龙溪轴承根据自身生产经营业务情况,结合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体系要求,以采购业务、销售业务、研发业务等18项应用指引内容为基础,将公司生产经营业务划分为采购业务、销售业务、研发业务、生产业务、工程项目、存货管理等 27个一级流程和435个末级流程。
     其次,合理分工,明确流程梳理责任人,完成业务流程梳理。龙溪轴承流程梳理责任人结合公司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在深入领会负责模块对应的相关应用指引要求和相关体系要求的基础上,结合龙溪轴承实际情况与咨询公司的意见,采用询问、查阅、综合分析等方法,全面梳理公司业务流程,确定流程控制目标,识别影响目标实现的固有风险,并组织开展风险性质及发生的可能性、影响度、重要性等方面的讨论,最终明确风险等级。项目组综合龙溪轴承的风险态度、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风险控制点(关键控制点与一般控制点),评估现有流程风险控制的有效性,优化、完善业务流程,共整合、优化了435 个末级流程的流程图、流程描述、风险控制措施。在流程梳理的基础上,龙溪轴承制定或修订了203份管理制度,其中新制定的管理制度共35份。
     再次,开展流程试运行,检验流程设计合理性及运行有效性,进一步完善流程。2012年7~8月,龙溪轴承组织各业务部门进行流程试运行与部门自查,各流程主推部门为试运行与自查的责任单位,内控小组配合完成,通过流程试运行与自查识别流程设计与运行缺陷,按照“依据缺陷标准,确认缺陷类型—分析缺陷产生的根源—沟通缺陷整改方案—报告缺陷及整改方案—补充测试,确认缺陷整改效果”的过程组织完成缺陷整改。
    (四)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根据内部控制要求,结合实际情况,龙溪轴承确定子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重点为福建省永安轴承有限责任公司和福建省三明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
     龙溪轴承自上而下、总结经验,个性化推进子公司内控建设:
     1.根据内控要求,结合各子公司特点,明确子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关注点。
     2.在总结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个性化推进子公司内部控制建设。
     3.内部控制建设的各阶段,龙溪轴承分批组织子公司人员到集团公司参加深入培训,并与集团公司内控专员进行内控建设各阶段的经验交流。
     4.在内部控制建设的各个阶段,龙溪轴承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深入到子公司协助、检查内部控制建设。
     (五)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龙溪轴承成立了以内部审计部门分管领导为责任人的内控评价领导机构。下设评价小组,负责具体评价工作实施。评价小组成员以内控建设小组成员为基础,吸收主要业务部门骨干参与。
     龙溪轴承制定了详细的《内部控制工作评价方案》,明确具体进度及预算,按照“制定年度自我评价工作方案—组织穿行测试及关键控制点测试—缺陷识别及汇报—缺陷整改—撰写自我评价报告并提交董事会审议”的评价程序,完成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出具自我评价报告。
    (六)外部审计
     2012年4月,龙溪轴承董事会审议批准聘请致同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进行内控审计。在会计师内控审计过程中,龙溪轴承积极配合,就内控规范问题主动和会计师进行讨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3年3月,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对龙溪轴承2012年度内部控制情况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成效
     (一)系统整合
     龙溪轴承将内部控制体系融入原有的质量环境安全三合一管理体系中,避免管理的多张皮,从工作流程上有效防范经营决策及运营管理风险。
     (二)完善制度
     龙溪轴承修订完善了203份管理制度,新增《反舞弊管理制度》、《诉讼案件管理制度》等35份管理制度,形成了涵盖财务管理、物资采购、商品销售、对外投资等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管理标准体系。
     (三)优化流程
     龙溪轴承优化了集团公司采购业务、销售业务、生产业务、销售业务、工程项目、存货管理等27个一级流程和435个末级流程。公司在新增《物资盘点流程》、《票据管理流程》等180多个末级流程的同时,还完成了表单合规化建设和权限的确认及优化,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及风险控制能力。
     (四)资产安全
     龙溪轴承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通过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和处置的方式,防范资产流失。
     公司根据资产的重要程度、资产易变现程度和现有管控措施执行的效果,对不同资产采取了改变控制执行方式、增加控制执行频率或强化岗位责任等不同方式以加强对资产安全的管理,例如:
     1.改变实物盘点方式以提高控制效果。龙溪轴承库存物资、在制品和产成品品种较多,对这些实物资产的安全管理公司一向采用每月抽查盘点的控制方式。每月抽查盘点的控制方式存在着无序、难以避免可能出现重大遗漏的缺陷。通过内控梳理,龙溪轴承改变每月抽查盘点的方式,建立了计划控制、过程控制、结果控制为一体的盘点方案:一是每年初按产品系列、物资仓库等分类标准制定各类物资的年度滚动盘点计划(细分为月度/季度)以确保盘点范围的完整性;二是每月/季度按年度滚动盘点计划彻底盘点,纠正抽查盘点存在的上述缺陷,强化过程控制,及时发现日常管理问题;三是年终全面覆盖盘点,以盘点结果进一步检验过程控制效果,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
     2.对汇票限制接触以保证资产保管责任清晰。鉴于票据的易变现性,内控小组分析了票据接收、票据登记、票据移交、票据入账、票据实物保管、承兑、贴现等票据管理的各个环节,提出强化岗位职责以加强资产安全的控制建议并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1)明确部门和岗位职责。一是明确市场部门为唯一接收客户函件部门,其他部门不得代收;二是指定市场部门两名内务员为市场部门接收客户函件人员,其他人员不得代收;(2)收取客户函件时,有权接收客户函件的人员必须同时在场;(3)对客户的所有函件均登记在册,两名接收人员同时签字确认;(4)对于接收到的汇票,由其中一人保管实物,另一人登记账务,并于次日下班前移交财务部门登账保管。
     (五)会计控制
     通过会计系统控制,龙溪轴承建立健全了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以及相关信息披露的处理程序,规范会计政策的选用标准和审批程序,建立、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现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确保公司财务报告真实、可靠、完整。
    对于与财务处理相关的业务,龙溪轴承坚持业务控制与会计控制并举。在初始流程调研时,内控小组召集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就流程目标、风险和控制等进行商讨;流程设计时,综合考虑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控制建议并将达成一致的控制内容固化在流程中;在编制流程说明书时以书面形式明确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对接的要求。
     (六)信息保障
     龙溪轴承通过建立和经营管理业务相适应的信息化控制流程,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公司还加强了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和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有效运行。
     龙溪轴承着重强化信息系统的管理,最大限度的以信息系统取代人工控制,规避人为舞弊或失误的风险,例如:
     1.自行编制了产品零件外购管理软件,实现了外购计划控制、订单控制、验收控制、财务审核控制和账务控制的一体化,提高了外购管理的工作效率,减少了人为操作失误。
     2.全面梳理财务系统、物资系统等重要系统的权限,强化系统权限控制;每半年对财务系统、物资系统等重要系统进行半年度安全评估,及时排除、发现系统缺陷、漏洞,确保系统安全、有效运行。
     (七)实现目标
     龙溪轴承通过职责分工,严格各种制度、流程、检查监督等手段,有效开展生产和经营活动,确保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
    全面预算管理,是落实企业发展战略与经营目标,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的有效管控工具。其以财务为中心,涵盖生产、销售、采购、研发、投融资等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通过预算目标的编制与分解、过程控制与考核奖惩,随时掌握企业运营动态尤其是财务状况。龙溪轴承在2013年初开始展开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在推动企业年度经营目标落地实施的同时,有效防范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三、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各阶段的关注要点
     (一)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阶段
     1.建设阶段关注点
     (1)业务流程梳理过程中,龙溪轴承要求业务流程的每个控制点,尤其是关键控制点的措施要与部门职责统一、流程节点描述统一、岗位描述统一,并将控制要求落到每个岗位上,真正做到事事有人管、管控有措施、责任有落实。
     (2)业务流程梳理时,龙溪轴承组织业务部门骨干,开展业务流程讨论,确定每个末级业务流程的控制点及相应的控制措施,努力做到重要风险充分识别、无一遗漏,对关键控制全面落实、无一缺失。
     (3)龙溪轴承在流程调研及流程描述时关注 “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谁审核、怎么审核、表单” 六要素,“怎么做、怎么审核”关注流程要点、依据、权限、频率、不相容职责是否分离等,使业务流程在实际工作中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流程节点执行岗位须按流程描述要求,严格执行流程运行三要素“谁做,根据什么做,做什么”,确保业务流程有效运行。
     (4)以确定的流程为基础,龙溪轴承全面梳理流程涉及授权审批环节,恰当界定事项的发起和结束、区分明细项目,合理设置审批路径,避免审核过度或审核缺失,提高业务执行效率,形成《权限指引》。
     (5)流程梳理应按轻重缓急原则,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特别是将涉及财务报告、资产安全以及经营舞弊的领域作为建设重点。
     (6)明确风险评估范围、分析方法,将风险与目标、流程关联,编制风险清单,针对每个风险进行可能性分析(极小可能L、极大可能H)和影响程度分析(极小影响L、极大影响M),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的对应关系确定风险重要性水平(判定方法:L*L=低 L*H=H*L=中 H*H=高 舞弊风险=高),评估现有流程风险控制的有效性,优化、完善控制措施。
     (7)全面梳理公司岗位职责描述和部门职责描述,规范员工岗位职责描述的形式和内容,使岗位职责描述内容与现行的流程、制度、权限指引保持一致。
     2.建设阶段亮点
     (1)组织保障、全员参与:成立内控体系整合组织机构,分工明确,权责清晰,配备专业人员,做好资源保障。
     (2)精心组织、加强培训:针对内控体系框架、内控体系基本规范、内控体系指引、控制环境、岗位职责梳理、业务流程、风险识别等内容在公司内部进行不同形式的讲解和培训,同时参加证监局及各专业协会组织的内控讲解,使各级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在工作中逐渐形成重制度、重程序、重证据的浓厚气氛。
     (3)系统思考、结构设计:体现系统整合的建设思路,快速导入;应用鱼骨图、树状图等分析工具系统分析风险的控制点,预防性措施与发现性措施并举。
     (4)分析案例、吸收融合:借鉴其他公司的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认真分析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并总结对策,融合于龙溪轴承的流程设计;防患于未然,遵循“事前、事中、事后”全程控制,强调事前风险控制。
     (5)重视差异、有序推进:龙溪轴承结合集团各公司的管理现状,首先在母公司进行内部控制建设,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个性化有序推进子公司内控建设。
     (6)项目管理、高效实施:龙溪轴承明确公司内控建设工作部署,编制详细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计划及周计划,实时关注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进度。
     (7)强化考核、持续完善:龙溪轴承把“目标—风险—控制”思想融合于日常运作流程,将内部控制风险的控制纳入日常工作考核,同时,通过自我评价及日常专项审计等,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续改进的理念贯穿始终。
     (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阶段
     1.自我评价阶段关注点
     (1)明确自我评价检查评价范围、重点、样本数量,合理分工。
     (2)采用访谈、观察、抽样检查、重新执行等方法完成现场检查测试(穿行测试、关键控制点测试),编写工作底稿,测试包括业务层面和公司层面测试,同时对发现的内控控制缺陷进行初步认定。
     (3)评价工作底稿交叉复核签字,然后由评价小组负责人审核签字确认,规避失误,评价小组需将现场评价报告向被评价单位进行通报。
     (4)对评价小组现场初步认定的缺陷进行复核、分类汇总;对缺陷的成因、表现形式及风险程度进行定量或定性的综合分析,判定缺陷等级,提出整改建议,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整改,并跟踪其整改落实情况,需编制内部控制缺陷汇总表(含改进建议)、内控缺陷整改报告。
     (5)对已经造成损失或负面影响的,龙溪轴承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落实到个人业绩考核中。
     (6)自我评价需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并需送经理层、董事会和监事会,最终由龙溪轴承董事会批准后对外披露。
     2.自我评价阶段亮点 
     (1)龙溪轴承统筹安排,合理衔接内部控制建设—自我评价—外部审计;
     (2)在假定发现重大缺陷的情况下,龙溪轴承预留合理、足够的整改时间,合理安排建设与自我评价进度;
     (3)在建设阶段确定主要业务部门对接人员,在评价阶段龙溪轴承有选择地吸收部分对接人员参与自我评价,做好建设力量与后续评价力量的衔接;
     (4)母公司先行。在母公司评价小组熟练掌握评价要求、方法的基础上分散到子公司指导、复核,保证评价范围各单位进度的衔接;
     (5)龙溪轴承与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加强沟通,合理确定外部审计进场时间。

     四、结语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持续改善的过程。公司必须建立内部控制长效机制,把加强业务流程、规章制度的符合性检查,强化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加快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当做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执行;内部控制又是一个动态的、一个不断优化、不断与企业内外部环境和企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过程,因此必须持续关注全球经济走向及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市场对产品或服务需求、与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竞争要素、主要客户、供应商等外部环境变化,同时还须动态关注发展战略、经营方向、产品结构、新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策略、新市场开发、组织机构、人员结构等内部环境变化。当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公司应及时调整内部控制环境,充分识别风险,调整风险控制措施,优化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内部控制有效性。
     总之,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更离不开公司高管和员工对内控制度规范的遵守和执行。 

    
    网站首页|网站公告|联系我们|版权保护
    风险导向内部控制网 中国-北京 版权所有 电话: 010-68827610 传真: 010-68827610
    京ICP备00000000号